教育盛会第二日,专家学者聚焦基础教育创新发展!
基础教育如何创新发展?
12月14日上午
中国(深圳•罗湖)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
暨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论坛
在深圳罗湖继续召开
会议特别邀请了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昌君、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小微、香港大学教授陈高伟、深圳大学教授李臣、深圳大学教授赵明仁等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论坛有学术讲座、研究报告、经验分享、谈话沙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共商深圳教育现代化与先行示范。
专家之言
基础教育探索创新发展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岳昌君:
教学增值理念是指导、示范、经验和评估
会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岳昌君教授作《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着力点》主题报告。“面对新的DOUBLE-E(教育+经济)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要关注四个关键字:变、全、心、细。”他表示,“变”是指市场在变,技术在变;“全”是指人的全面,全面的人;“心”是指心力资本,创心教育;“细”是指关注细节,边际能力。随着知识爆炸时代来临,学习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知识增长的速度,需要人有更强的学习力、综合力、迁移力。为了迎合时代的“变”,技术时代更需要人的管理能力交叉融合,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基础教育改革目标之一。创新经济呼唤人才达到认知领域的最高层,新时代第三产业占有比重越来越大,心力资本显得特别重要。基础教育的变革要求我们关注细节和边际能力。
岳昌君教授认为,教学增值理念是指导、示范、经验和评估。教育需要全面系统的改革,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从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到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从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到情感能力;从正规学习到非正规学习、非正式学习到随时随地学习,已经成为可能,未来的职场胜任力取决于当下的学生学习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小微:
“分区推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
华东师范大学杨小微教授作《“一地一案”:分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方向与路径》主题报告。杨教授认为,中国迈向教育强国是教育现代化的大方向,“分区推进”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路径。当下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三个转向是:从教育中“物”的现代化转向教育中“人”的现代化;从至上而下的教育现代化转向上下互动共生的教育现代化;从理念构想的教育现代化转向行动实现的教育现代化。因而,正确全面理解“现代性”,除了被高度弘扬的“主体性”和“理性”(大致对应“科学”、“民主”、“法治”)之外,还应包括公平(正义)、开放、可持续发展等核心价值,人的现代化比物的现代化更为重要。
针对基础教育面临的困境,杨教授提出了五点建议:(1)以共建共享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2)以开放创新、特色发展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3)以课程、教学、评价一体化深度研究与实践发展素质教育;(4)以治理现代化理顺政校关系并推动学校内部治理;(5)以简政放权、鼓励创新激发地方、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动力。目前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一地一案”分区规划、分步达标并进行统筹施策、系统推进,而“一校一策”传承历史,基于校情,依托地缘,动态生成继续深化了基础教育改革。最后杨教授提出院校与区校合作共建的四个走向:课程、治理、质量、教师。
香港大学教授陈高伟:
课堂教学变革的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
香港大学陈高伟教授以“课堂教学变革的路径探索与模式创新”为主题展开报告。陈教授围绕核心词“课堂对话”,从“课堂对话的历史和现状”“课堂对话的理论和研究”“如何借助技术改进课堂对话”三方面论述。他认为有效对话的特征是注重知识内容,注重理性思考,注重学习者群体。当教师引发此类课堂对话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考技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可以长期保持并产生迁移效果。
他指出,目前课堂对话的困难是缺少较有效的对话模式,心理学理论和许多学习数据表明,“所教即所得”,老师和学生的信念和效能不足,学校层和系统性支持不到位。借助技术可以有效改进课堂对话,陈教授根据数据科学研究的新范式“数据-知识-行动”,提出了基于视频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通过对话的可视化使老师注意力更聚焦在有待改进的环节上;通过与他人比较、讨论和合作,帮助老师加深理解课堂对话实践;通过多重循环干预,促进老师对课堂对话变化的观察和不断改进。
深圳大学教授李臣:
国家认同教育需要整体加强
深圳大学李臣教授作了题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路径》的报告。他指出面临全球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国家认同教育需要整体加强。国家认同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道路认同、制度认同的基本前提。我们可以建构超课程、宏观课程、中观课程、微观课程和纳米课程五大不同层面的课程。在五大不同层面的课程中,增强国家认同应该放在课程首位,可以通过国家认同教育、大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国家认同教育课程三个路径来实现。
他还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共建人文湾区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国家认同教育方式及其课程要适配,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环境中,通过探究生活、主题、跨学科整合、实践活动的TRIP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地方为基础的实践,有助于学生对地方、区域文化和历史人文的积淀,共同带领学生奔向美好生活。
深圳大学教授赵明仁:
教师学习取向应向“自内而外”转变
深圳大学赵明仁教授以“教师学习取向与研修课程体系建构”为主题进行阐述,他认为教育先行示范区从基础层、核心层、制度层、社会层四个层面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挑战。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素养应该是热爱、理念、知识、能力与自主。
他表示,教师学习取向应由教师的学习“自外到内”向“自内而外”转变。调查表明,教师在职学习内容满足程度较低。因此教师研修课程体系建设思路应该充分关注教师的学习需求,注重实践反思取向的课程设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加强区县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增强激励机制、提供学习时间。
沙龙论坛
学者思辩共论先行示范
专家讲座之后
以“深圳教育如何先行示范”为主题的
沙龙拉开帷幕
沙龙由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长王水发主持,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四耕、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晖、《学校品牌管理》杂志总编王永江、佛山市博实乐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钱林、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共同参与主题探讨。
沙龙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由每一位专家用3分钟的时间就深圳教育如何先行示范陈述自己的观点;第二个环节是互动环节,专家自主回应听众提出的问题;第三个环节是每位专家总结陈词。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杨四耕认为,先行示范区要有清晰的问题意识和扎实的路径意识。学科要按照课程标准去教学,“罗湖教改”中的“大艺术”“大课间”“大阅读”“大体育”是回应这一问题的具体范例。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晖提出,我国的教育效益和效率比较低,如果深圳要做先行示范区,要在这方面做一个表率,以比较接近或低于平均值的学习时间来提高教育的效益。
《学校品牌管理》杂志总编王永江表示,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首先要与国际一流对标,重新定位深圳教育。具体做好七个示范:一是教育现代治理的标杆;二是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示范;三是特色发展的示范;四是大教育体系的示范;五是教育生态的示范;六是教育大数据的示范;七是教育评价改革的示范。
佛山市博实乐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钱林从重视家庭教育的角度展开,认为罗湖区已经在全国先行示范。深圳要做家庭教育的示范,在广度与效度方面做好,成为家庭教育全国的示范区。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健认为,深圳教育,特别是罗湖教育有这个底气践行党中央交给的任务。罗湖的教育管理者、校长、老师们视野开阔,整体素质较高。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定位要对标国际教育一流,还要在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学习形式等育人方式上转型。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文梓谈到,教育先行示范对深圳来说是责任和使命,同时也一种期望、未来的目标。先行示范区应该做到:实事求是、系统谋划、抓住重点、形成合力、持续奋斗以及从我做起。
互动交流
聆听声音解答教育疑难
问:深圳破解学位不足问题
有没有更好的先行示范办法?
杨四耕教授认为,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在引导导入上有控制、有条件,即设定门槛和分数;加大投入,多建学校,多引进好老师,进而进行先行示范内涵发展。王永江总编辑认为:第一是要盘活深圳市区内可以用作民办学校或公办学校的资源,规模和标准上可以适当创新;第二是把学校搬到惠州、汕尾;第三是调整一些标准;第四是增加公办学校的空间利用。
问:现代化先行示范
围绕“先”和“范”的定位标准
应该怎么确定?
叶文梓院长认为,落实好先行示范首先从国家层面看,方向目标已经明确,但是路径不清晰。目前实践已经走到了现有的法律法规前面,深圳要率先突破。深圳要率先闯出一条新路。先行示范首先是立足解决当下的实践问题,实践推动往前走。只有真正实事求是,走出一条符合未来教育发展,才能先行示范。
陈钱林校长表示做教育要知道从哪里来、在哪里、到哪里去。先行是我们往哪里去的方向问题,教育最本真的就是培养健全的人,不要为追求潮流把教育的本质弄丢了。
王永江总编辑认为罗湖的课堂革命就是示范。中央提出培养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深圳要培养数以百计的资深教育家、卓越教师、骨干教师。另外要培养更多全国的名校、名校长,要让深圳的品牌走向全国。
刘晖院长提出,家庭教育率先可能是一个灾难,不是说家庭教育做得多好,孩子很受罪。只有人文的、符合未来的标准才是教育现代化。先行示范应该“先”,但“先”不一定都是好的,关键是范,范是标准,这个标准要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在国内是可以复制推广,更是深圳应该做的。
王健副主任提出基础教育的含义首先是基础两个字,提先行示范就要校长潜心办学,老师静心教书,学生专心读书。让课堂静悄悄地革命,扎扎实实地围绕着立德树人,让孩子享受幸福、快乐的学习,不要让孩子太多去适应社会的变革。基础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人格完善,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提炼总结教育内涵创新的东西。
问: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学习成长
我们有什么样的举措来推动这件事情?
孩子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怎么提升?
陈钱林校长认为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社会培训机构可以转换视角,从家长方面发力,只要家长提高了,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提高。
杨四耕教授认为,就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学生素养提升的问题而言,今天去丰富孩子的学习经历就是积累孩子未来的财富。最后还是要回到家庭教育,改变我们每个人的想法,才有可能真正有所突破。
叶文梓院长认为先行示范,不是增量,而是做高质量的先行示范。高质量的先行示范要解决三大问题,一是公平问题,二是质量问题,三是教育生态问题,即要让教育有几个回归——让教育回归人,让人回归生活,让生活回归幸福。
王健副主任强调做校长、做老师心里要有定力,老师要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不要人云亦云。有了批判精神,有了定力,教育才能够真真正正做出该示范的东西。
问:深圳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行动方案(2019-2025年)》
明确提出,要推动民办教育
高质量特色化国际化发展
深圳应该怎么推动民办教育
走向高质量特色化国际化发展之路?
杨四耕教授表示要从大力发展优质高等教育,向西湖大学学习,满足人民对美好教育的追求,包括民办的基础教育。
王永江总编辑建议从学校的品牌变量上下功夫,可以做出民办学校的特色、品牌甚至是世界品牌。
叶文梓院长认为首先要有一个全新教育观念内涵的转变。推动民办教育稳步推进,有条件、分层次地推进,民办学校的举办者要认清形势,自觉转型。民办教育要更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要大胆地走,推动基础教育从分层发展走向分类发展。
声音汇聚
一句话总结专家论坛
叶文梓
先行示范,从我做起。
踏踏实实,砥砺前行。
王健
陈钱林
家庭教育就是传统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深圳应该做好家庭教育的表率。
罗湖先行示范已经做出了样板价值、样板力量、品牌力量。
王永江
刘晖
要让孩子学时少、学得好,建立教育的深圳标准。
科学人文并重,不断提升品质,品质就是示范。
杨四耕
下午,中国(深圳•罗湖)
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教育现代化
暨深圳教育先行示范论坛
举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分享”
和闭幕式活动
更多精彩报道
请持续关注“罗湖教育”
来源:罗湖区教育局、深圳新闻网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
小编荐读
教育盛会第一日,大咖云集共谋新时代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未来!
就在明天!盛会启幕,来“罗湖教育”观看同步直播!
罗湖教改“先行示范”,家门口的学校有了新变化
12月13日-14日,这场论坛破题这三个关于教育的时代之问!
这所学校一路飘香九十载,硕果连连!燕贻曾是Ta的名字